眼下,农民正忙着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。水产养殖、家禽养殖户们也开始育苗。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育苗、育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?这些养殖小诀窍,本版将在本周的“养殖技术春播季”中为农民朋友一一呈现
2015年,国内水产品市场震荡大,利润空间遭到压缩,但重庆本地鱼供应依然偏紧,对市外“长途鱼”依赖较大。眼下,气温回暖,水温升高,正是养殖户清塘、培育和投放鱼苗的好时机,那池塘高产养鱼需要注意哪些呢?
环境友好型塘 盈利多
“我建的都是环境友好型池塘,去年水产市场虽不尽如人意,但平均亩产盈利仍在6000元以上。”日前,在九龙坡西彭镇真武宫村水产养殖大户帝璟生态农庄,副总经理王萍在指挥工人清理池塘淤泥,为将投放新鱼苗作准备。
她说,所谓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模式是综合运用水产健康养殖技术、现代渔业管理的多种措施,实现池塘精养高产,**限度降低池塘养殖对环境影响的新型水产养殖模式。这种模式利用低产地、荒地资源,集中成片建设规模化生态鱼塘,再将生产、生态、旅游、休闲等融为一体,强力挖掘池塘生产潜力。
农庄的鱼塘按照生态、休闲垂钓兼顾生产的模式打造,多元化养殖罗非鱼、鲫鱼、花鲢、草鱼等。饲料主要以农庄自种的草莓、玉米、南瓜、蔬菜等。
刚过去的2015年,卖鱼、垂钓及科普活动等共计创收500多万元,除去地租、人工工资、水电费等,亩产盈利在6000元以上。
立体混合养殖 产值高
她们已开始“春播”工作,今年的养殖规模将在去年基础上有所扩大。
对于鱼类养殖户来说,首要工作是清塘消毒。鱼种下塘前,疏通注排水渠道,清除塘底过多淤泥,保持淤泥厚度在10—15厘米之间,并排干水,在烈日下曝晒,促进淤泥中有机物氧化分解、消除病原菌的危害。再用生石灰或漂**彻底消毒。生石灰消毒,先把石灰水溶后,全池泼洒,每亩用量为75公斤左右;用漂**消毒,先将池水排至5—10厘米深,再将漂**加水溶解后,全池泼洒,每亩用量为5—10公斤。
其次是投放鱼苗。处理好鱼塘后即可投放,早期投放水温低,鱼的活动力弱,且鱼体结实、鳞片紧密,捕捞、运输不易受伤,可提高鱼苗成活率,其中投放个体大的鱼苗为佳,一般50克/条左右。
“很多养殖户喜欢单独投放一种鱼,其实合理搭配、立体混养,产值更高。”王萍说,她的鱼塘按上、中、下层立体养殖鲢、罗非、草、鲤等多品种鱼,其中草鱼占40%左右,鲢鱼占40%左右,鲤、鲫、罗非鱼占20%左右。这样做有利于鱼可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和天然饵料,还可防止成鱼投放市场后,因某一单品跌价,造成鱼场亏损。
养鱼要“四看” 避误区
投放鱼苗后,就要重视鱼塘管理。王萍说,投喂料要坚持精养细管,根据鱼的生理、生活需要,采用麦麸、米糠、豆饼、面粉、酒糟、矿物质、维生素,制成配(混)合饲料投喂,提高饲料效率;可种植黑麦草、苏丹草,打捞细绿萍、浮萍饲养草鱼,每天喂2—3次;灵活开增氧机,保证水中有足够溶氧;经常冲注新水,改善水质,有利鱼的生长。
此外,巡塘要坚持“四看”,即看体表、看鱼鳃、看活动、看摄食,做到“无病先防,有病早治”。
还要避免一些误区,如盲目使用药物杀虫杀菌,常带来鱼不发病则已,一发病其体内的虫体和细菌的耐药性强,治疗难度大,甚至出现翻塘的后果;控制好投饲量,避免过量投喂;养鱼先养水,水质要保持活、爽、嫩,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;对于以投饲为主的池塘养殖模式,通常“瘦比肥好”,勿片面理解“肥水养鱼”。